《性空山》以极具禅意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超脱尘世的山水画卷,歌词中"雪色与月色之间"的意象碰撞,暗喻着人间与出世的双重境界。歌词中"杳无人烟"的反复吟唱并非表达孤寂,而是对精神独处的诗意礼赞,与王维"空山不见人"的意境遥相呼应。那些看似残破的意象群——锈迹、老树、荒原,实则构建出超越时间维度的永恒场域,锈蚀的刀锋与开刃的月光形成锋利与柔和的辩证统一。歌词中"性空"二字源自佛教"缘起性空"思想,通过具象的山水景物传递"诸法无我"的哲学观照,枯荣交替的老树成为生命轮回的隐喻符号。末段"我亦飘零久"的突然介入,将超然物外的视角拉回人间烟火,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形成微妙的张力平衡。整首作品以冷冽的文字温度包裹着炽热的生命追问,用物象的残缺美抵达精神的完满,最终在山川寂寥中完成对世俗执念的诗意放逐。

性空山吉他谱性空山吉他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