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暮秋》以季节变迁为载体,通过落叶、残阳、枯枝等意象构建出生命轮回的隐喻图景。歌词中飘零的梧桐叶与低垂的暮色形成视觉叠影,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忠实摹写,又暗喻着繁华褪去后的生命常态。渐弱的蝉鸣与凝固的晨露构成听觉与触觉的双重消逝,暗示时间不可逆转的流逝特性。副歌部分将秋风具象为记忆的雕刻师,那些被卷走的誓言与未寄出的信笺,共同拼凑成存在主义式的生存困境——所有热烈终将接受时间的淬炼。第二段出现的空荡长椅与锈蚀信箱,以静默的物象承接情感的重量,展示人与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平等衰变。结尾处飘向远方的薄雾,既保留古典诗词的含蓄意境,又透出现代主义对不确定性的思考,让消逝本身成为新的美学存在。整首作品在秋的意象群中完成了对短暂与永恒的诗性思辨,用季节性的凋零反衬情感的不朽质地,最终达成哀而不伤的审美平衡。